当“穿越”遇上历史课:湖北大学“稚语童声”团队带孩子们解锁雍正的一天

当“穿越”遇上历史课:湖北大学“稚语童声”团队带孩子们解锁雍正的一天

(通讯员 袁曼 熊舒妍)7月10日,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石头咀镇冯畈村的教室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穿越之旅”正在上演。湖北大学“稚语童声”团队以“穿越之我在大清当皇帝:雍正的一天”为主题,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融合趣味与知识的历史科普课,用新颖的形式点燃孩子们对历史的探索热情。

“同学们,如果你有一天穿越发现自己成了皇帝,你将会度过怎样的一天呢?”课堂开始,团队成员,历史(师范)23级本科生袁曼以“穿越”为切入点抛出问题,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。随着PPT画面的切换,孩子们仿佛穿过“时空隧道”走进了清代皇宫——从寅时在乾清宫西暖阁的早课与奏章批阅,到卯时穿戴十二章纹常服时的讲究;从辰时乾清门“日日视朝”的忙碌,到未时用银制食盒边批奏折边吃烧鹿肉的细节。每一个时辰的场景都被拆解成生动的画面。

图为学生认真听讲 梅微 摄

“皇帝吃饭居然只有15分钟?”“芒果为什么会被说‘无用’呀?”当讲到雍正批阅奏折的趣事——面对台湾官员进献芒果的奏折朱批“再也无庸送来”、面对地方频繁上报的降雨情况连写多个“不必再报”时,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激发,纷纷举手提问。袁曼顺势引导大家讨论“皇帝为什么这么忙”“奏折里藏着怎样的国家大事”,让师生互动在笑声中自然展开,让晦涩的历史知识变得触手可及。

图为学生举手参加课堂讨论 袁曼 摄

“稚语童声”团队介绍,选择“雍正的一天”作为科普主题,正是看中了其“以小见大”的特色。通过还原帝王的日常作息,既能直观感受古代宫廷制度,又能从雍正“一年仅休三天”“朱批35000多件奏折”的细节中理解“勤勉”二字的分量。这种“穿越式”教学打破了传统历史课的枯燥感,让乡村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接触传统文化,埋下对历史的兴趣种子。

图为学生根据课堂笔记进行课后讨论 袁曼 摄

据悉,这堂特别的历史课是“稚语童声”推普活动的特色课程之一。此后,团队还将继续挖掘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,用孩子们能听懂、喜欢听的方式,把更多知识带进课堂,让这个夏天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新起点。

 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